兒童發燒的物理降溫方法
2016-07-21 15:39:35
小兒大多數的發燒原因,都是因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為此,我公司選用
冷療凝膠治療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冷療凝膠臨床療效顯著,使用方便。
其實,就正常小孩而言,即使在安靜狀態下,體溫也只是保持相對恒定。以口腔所測的溫度為例,絕大多數人的體溫在36。5-37。5度之間波動。雖然人的體溫呈明顯晝夜波動的規律,但每天體溫的差別一般不超過1攝氏度。由于小孩新陳代謝旺盛,一天之中變化很大,因此獨特的生理性體溫波動常表現為清晨較低,白天略微上升,晚上比較高的特點。
一般多種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均可導致小兒發熱,為便于觀察及排除不同疾病種類、年齡、不同免疫狀態的干擾,我們單一選用明確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年齡相近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本組研究對象: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住院患兒600例,男389例,女211例;年齡0~2.5歲,平均(1.8±0:5)歲;其中高熱1組(T>38.5℃)患兒200例,隨機分成冷療凝膠治療組(100例)和物理治療對照組(100例);高熱2組(T>38.5℃)患兒200例,隨機分成冷療凝膠加布洛芬混懸液治療組(100例)和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對照組(100例);低熱組(體溫<38.5℃)患兒200例,隨機分成冷療凝膠治療組(100例)和物理治療對照組(100例)并觀察療效。
所有入組患兒給予抗生素或抗病毒等對癥治療,低熱組及高熱1組對照組給予口服溫水,溫水毛巾擦體,高熱2組對照組給予布洛芬混懸液(1mL含布洛芬20mg),5~10mg/kg口服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均加用冷療凝膠治療,將冷療凝膠分別涂抹于患兒兩側太陽穴、頸動脈、額頭、腋下及腹主動脈、大腿內側等處。對兩組就診時及治療0.5 h的體溫變化進行觀察及記錄,并給予統計分析。
小兒發熱是多種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所致,是兒科最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多以藥物退熱及物理降溫為主。若處理不及時,體溫不能很快控制,低齡嬰兒極易發生高熱驚厥,對患兒及家屬造成不良后果及心理恐懼,同時容易引起醫療糾紛。故本報告就幾種不同退熱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觀察其療效,旨在尋找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處理兒科臨床最常見的發熱癥狀。
冷療凝膠由走珠涂抹瓶和揮發性凝膠組成,揮發性液體含薄荷、水、高分子物質(甘油)等。薄荷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同時冷療凝膠采用走珠模式,將產品有效成分直接涂抹到發熱部位(太陽穴、頸動脈、額頭、腋下及腹主動脈、大腿內側等處),利用冷療的原理對發熱患者進行物理降溫,具有退熱快、安全可靠的特點。相對于臨床常用退熱貼而言,其更有使用方便,全身多部位使用的優勢,特別適合兒童發熱患者。
本研究結果顯示,冷療凝膠對于低熱患兒退熱療效較滿意,能減少口服或塞肛、注射藥物幾率,避免藥物不良反應,減輕患兒痛苦。兒童發燒的物理降溫方法在高熱患兒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合并口服布洛芬混懸液則療效更明顯,基本能避免體溫升高導致高熱驚厥,退熱療效優于單一使用布洛芬混懸液。故冷療凝皎適用于任何程度的發熱。
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所致,服用抗生素無法對付病毒,只能使用抗病毒藥。服用抗病毒藥物3天后不退熱、白細胞基數明顯增高、經?;急馓殷w炎、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預防6月齡以下嬰兒繼發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才可考慮合用抗生素。
所以,在小兒感冒發燒時,盡量不要使用藥物退燒,經過方法試驗,冷療凝膠的兒童發燒的物理降溫方法效果比較明顯,而且不會對小兒造成任何的傷害,使用冷療凝膠治療可以做到小兒發燒零風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