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洗消毒液對ICU醫護人員手部的殺菌效果
2016-01-14 08:41:16
目前,醫院獲得性感染的發病率仍居高不下,ICU更是醫院獲得性感染的常見場所。醫院獲得性感染的發生,不但增加患者的醫療花費,同時還增加患者在ICU的停留時間,并且使患者的死亡率上升,有效的預防醫院獲得性感染,對于ICU患者來講,有更為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在ICU中.經手造成的細菌傳播是醫院獲得性感染的重要途徑,而規范的手消毒可有效的預防細菌在ICU的傳播,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手消毒方法較多,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法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但如何應用手免洗消毒液,消毒液洗手多長時間后可以發揮最大殺菌作用,相關研究如下:
臨床資料:ICU收集的醫療、護理人員的右手,共收集40人次。每人取右手五手指屈面進行收集。實驗方法:選取手掌大小相似的醫護人員,分別用浸濕生理鹽水的棉簽在右手五指屈面部位來回涂擦3次,將棉拭子放入裝有10ml無菌生理鹽水的試管內震蕩 80次,取0.5ml注入普通營養,培養48h后,進行細菌菌落計數。
結果分析:從本研究得到的結果分析,ICU醫護人員手上普遍攜帶有一定數量的細菌,通過細菌分型發現,細菌以各種葡萄球菌為多見,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最為多見,而在桿菌當中,主要以枯草芽胞桿菌較為常見,但從同時期內患者痰培養的結果上分析,痰培養中細菌中主要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桿菌、不動桿菌等為主要檢出菌,醫護人員手上的細菌檢出類型與患者痰培養細菌類型有一定的差異。
手上檢出率較高的細菌如枯草芽胞桿菌等,在痰培養結果中未能發現,對于其中原因,尚不能準確解釋,分析可能與以上細菌本身的致病力較弱有關。但醫護人員手上與患者痰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桿菌的發現,則標志著此兩種細菌有可能通過醫護人員的手在醫患之間傳播。洗手是預防病菌在ICU傳播的重要手段,對于ICU感染與控制有重要的意義,臨床上目前常用的手消毒方法為流水清洗法和免洗手消毒液洗手法,研究表明,規范的應用兩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手上細菌的殘留。但由于反復的流水洗手會造成手部脫水、損傷、ICU工作的繁忙等,造成ICU醫護人員對流水洗手的依從性并不是很高,增加了ICU感染控制的難度。免洗手消毒液可以有效的殺滅手上的細菌,同時減少流水洗手的次數,能有效的提高醫護人員洗手的依從性。
免洗手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為葡萄糖酸氯己定和醇類混合,具有快速殺滅細菌的作用,目前臨床上多選用該種消毒液作為免洗手消毒液。為了進一步有效使用此類消毒液,我們對使用后晾干不同時間后手上細菌的殘留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發現,經免洗手消毒液洗手30s,自然晾干30s后,細菌的數目明顯減少,均達到三類區域細菌數目<5eft/cm2的要求,而且隨著晾干時間的延長,細菌數目仍進一步減少,分析為洗手液的殺菌作用需要一定時間,隨著時間的延長,殺菌作用越明顯。但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30s并且晾干30s,已經足夠將手上細菌數量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而不用按照說明書要求的自然晾干3min。同時,我們對流水六步洗手法與洗手法進行對比,發現流水六步洗手法與作用3min后的細菌計數差異不明顯,提示:流水六步洗手法是一項有效的手清潔方法,流水六步洗手法在時間上分析,本實驗組完成一次有效的流水洗手僅需30-40s左右,而洗手如果達到相同效果,一般應該在3-4min,所以單從節省時間上比較,流水洗手法有一定優勢。
結果還發現,規范的六步洗手法與非六步洗手法比較,其清除手上細菌的作用明顯加強,普通人們采用的洗手方法,盡管也能達到清除細菌的作用,但由于并不規范,因此細菌清除的效果比較六步洗手方法而言不理想。而采用六步洗手法后,不論是流水洗手還是免洗消毒液洗手均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殺菌目的。不規范的免洗消毒液洗手方法盡管可以面明顯減少手上細菌數量,但不能達到理想的手消毒效果。綜上所述,ICU醫護人員手上細菌以葡萄球菌等為常見,采用六步洗手法,免洗手消毒液洗手1min以上可有效消除手上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