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預防
2016-02-10 10:06:00
腫瘤手術后的放療過程中,放射性除對腫瘤細胞有殺傷作用外,還會損傷局部皮膚,表現為早期照射野出現瘙癢,紅斑,色素沉著,干性脫皮,水皰,糜爛,繼而引發放射性皮炎等情況,嚴重的可繼發潰瘍和壞死,被迫停止放射治療,這樣會導致患者的治療進程中斷,延誤病情甚至會減少患者的存活時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需要在放射治療的前期做好預防,保護照射野的皮膚來避免或減輕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常規方法:放射治療開始時對患者進行宣教,知道患者照射野皮膚盡量暴露避免摩擦,內衣和衣領要柔軟干凈,宜著純棉制品,不要日光暴曬和風吹,不用過熱的水洗澡,不用刺激性強的洗滌品,有癢感時不用手撓抓,可輕拍局部,飲食方面宜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常規方法適用于小劑量的放射治療,如果是對于較為嚴重的中晚期腫瘤患者,只是按照常規的方式去預防放射性皮膚損傷,可能效果就不是太明顯了。這種情況就需要在放射治療前,使用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液體敷料。來對皮膚進行更深一層的保護。
在臨床上常使用由深海植物提取的褐藻寡糖為主要成份的皮膚保護劑,對于放射性皮膚損傷的成因,一般是主要是上皮的生發層細胞和皮下血管的變化,射線產生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可損傷基底層細胞,阻止基底層細胞不斷分裂增殖及表層遷移、角化,從而引發放射性皮膚損傷。所以在放射治療期間對皮膚進行抗氧化處理,可以在根本上對放射性皮膚損傷起到預防的效果。
治療方法:在放射治療前對放射野皮膚進行噴涂皮膚保護劑,并超出照射野皮膚周圍1cm左右的范圍,輕輕按摩以便保護劑能滲透到皮膚深處。在放射治療后也可以繼續使用來鞏固效果,通過觀察記錄皮膚反應時間,深度,程度及持續時間,控制用量。
通過使用皮膚保護劑對放射野皮膚進行預防,提高放療患者的皮膚耐受性,降低放射損傷的程度,使放射反應發生率降低,放射治療得以順利進行,在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